Wednesday, 29 December 2010

第一次釣蝦


Huka Prawn Park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地熱淡水養蝦場,位於北島Taupo以北,Waikato River河側。這個蝦園利用天然的溫泉水培殖大蝦,遊人可以參觀各個養蝦區,探索Waikato River河的自然生態,甚至在偌大的蝦池釣蝦,在園內的餐廳品嘗鮮蝦大餐,實是享受家庭樂的好去處。

悠然自得釣蝦樂 鮮甜味美嘗鮮蝦
我們坐在竹棚下,拿著簡單粗糙的竹竿,鈎上小小的肉餌,慢慢把釣竿放進水裡。釣蝦與釣魚不同,一切也要慢慢來,心平氣和。魚在水裡游,而蝦只會在水底爬來爬去,因此我們要讓餌慢慢沉到水底,等待蝦來刁餌。蝦的口很小,咀嚼得慢,所以蝦餌要小小的,不能太大,亦正因如此,感覺到蝦竿有動靜時,不能像釣魚般急著把魚竿拉起,反而要放鬆竹竿,誘導蝦兒享用美食,待它咬緊住餌,才慢慢揚竿。



蝦吃餌與否大概只是運氣使然,而要讓蝦兒上釣,確需要一番功夫。要明確掌握揚竿的時間,否則便會錯過很多機會。早上和黃昏時的蝦兒特別餓,上釣的機會特別高。蝦兒上釣,使人興奮莫名。蝦先放在水桶裡養著,看著牠們努力求生,拼命爬來爬去,最後還是不幸被灼熟。兩名冷血的釣蝦者,笑容滿臉,在蝦池旁的「煮蝦亭」,把兩隻掙扎求全的新鮮大蝦放進滾燙的熱水裡,不消一會,蝦肉呈橙色,生蝦剎那變成熟蝦。蝦頭的蝦膏相當鮮甜,蝦肉爽口,自己親手釣、親手煮、親口吃的蝦肉果然特別美味。

探索大頭蝦的一生 走過由卵到蝦的過程
下午,我們參加導覽團,探索蝦兒的一生。這個蝦園主要養育大頭蝦,學名叫淡水長臂大蝦,巨大的頭部與瘦長的身軀成強烈對比,擁有細長的藍色大螯,腹部呈橘色斑塊。


第一站是pump house泵房,內有一條條管道輸送28度的溫泉水,提供最佳的養蝦環境;再到hatchery孵卵池看如何繁殖小蝦;在nursery小蝦池用手拿著飼料餵小蝦,小蝦爬在掌心,手臂感受到牠們的爪在爬行;然後自行在Shawn the Walk步行徑參觀其他景點,在Waikato River河邊餵鱒魚,在foot bath池以溫泉水浸腳,再回到釣蝦池繼續釣蝦。



沐浴在熙和溫暖的陽光下,談天說地,研究如何讓蠢蝦上釣,不知不覺到了黃昏。工作人員用冰為我們包好生蝦,帶回家做晚餐。

實用資料:入場費NZ$24 (在市中心i site購票可獲9折),包括蝦園導賞團、蝦餌及釣蝦工具。蝦園網址 http://www.hukaprawnpark.co.nz

Monday, 27 December 2010

第一次在紐西蘭過聖誕


在Auckland奧克蘭,有一個傳統的聖誕節目,就是到Franklin Road觀賞聖誕燈飾。不同於香港維多利亞海港,各大商家張羅誇耀奪目的燈飾,附上大大的商標字眼,目的顯而易見;Franklin Road上的燈飾就少了這點銅臭味。住在路上的居民自發把自己的房子佈置得美輪美奐,把整條大街成為全市最光亮的景點。

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Franklin Road上人頭湧湧,展現紐國難得一見的熱鬧。遊客和市民踏在本來普通的住宅大街上,欣賞居民悉心佈置的房屋燈飾。有些放滿閃閃發光的聖誕老人,閃爍的斑鹿,哈哈大笑的雪人,引來小孩和父母的圍觀。有些主人還讓行人走進花園,近距離接觸聖誕佈置,喝著香檳談笑風生。

要購置兩個新的電路盒來維持四萬個電燈泡,既沒收入,還要引來一大班人到來煩聲嘈雜,是甚麼原因推動居民落力佈置家園呢?「看見孩子們在街上雀躍不已,笑逐顏開,便覺得自己在為將來營造美好的回憶。」

在香港,每天在怨氣逼人的人群中呼吸,很難會享受這種壓逼感;在紐西蘭迎接聖誕的這一夜,沒有人在推銷皮鞋玫瑰朱古力,我終於能擺脫消費的面具,融入歡樂擠擁的喧鬧中感受真摰的節日氣氛。




Sunday, 14 November 2010

第一次在紐西蘭過生日


2009年11月14日是我的生日,當天我們在紐西蘭Auckland奧克蘭定居,與十多位租客一起住在一所大屋中。

恰逢是周六,我們在屋裡舉行生日派對,慶祝我和另一位烏拉圭女孩生辰。除了同屋的住客外,大家還邀請自己的朋友到來。近乎二十人擠在客廳裡,每人也帶來一些食物,美味佳餚放在桌子上,令人垂涎!


出席盛會的住客/客人來自世界各地:中國、菲律賓、印度、英國、愛爾蘭、巴西、烏拉圭、紐西蘭...... 大家帶來自己國家的特色菜餚,就像在酒店吃國際自助餐一樣!





我們捧著兩個美味可口的自家製蛋糕,吹過蠟燭,唱過生日歌,在家裡度過了愉快輕鬆的生日。

來自烏拉圭的壽星女盛裝出席

生辰應是快樂幸福的一天。有甚麼比與家人朋友一起待在家裡過生日更好的呢?

Friday, 22 October 2010

第一次踏單車上班

雖說我們買了輛私家車代步,但因為我們二人找到不同的工作,車只得一輛,懂得駕駛的也只有一人,於是可憐的我便遇上大難題了:我該如何上班?

我們住在Nelson,旅伴在八公里以外的鄰鎮Richmond上班,通過高速公路,車程大約十分鐘。我在Nelson的Sealord工廠上班,與家距離約六公里,駕車要十分鐘,走路大概要一小時。我的上班時間是早上六時至下午三時,他的上班時間則是九時至六時。

起初,我借了屋友的自行車,每天早上,旅伴跟我一起五時多起床,把偌大的單車塞進私家車車箱裡,然後駕車送我上班,並把單車泊在工廠的停車場內。下班時我便踏自行車回家,需時半小時。沿途是一條60至80公里行走的公路,旁邊的汽車在我身邊飛馳,當中還有不少龐大的貨車。幸好公路沿海而建,在勞累的半小時裡總算能欣賞海邊的景色。最可怕的莫過於刮風下雨的日子了。騎著單車逆風而行,不但花氣力,路程變得艱難,要花四十五分鐘才回得到家。風迎面刮來,簡直就是對身心的挫銳。下雨的時候,地面濕滑,天氣朦朦朧朧,我穿上風褸,一鼓作氣,全身的力氣都放在雙腳上,踩踩踩踩踩回家。

其實,每天到工廠上班,在輸送帶前站上八小時,下班後還要拖著疲累的雙腿踏半小時單車,絕對是體能鍛鍊的挑戰。起初幾天,我回到家後爬一層樓梯上房間也感到腳軟呢!有時我會安慰自己,賺了這個運動的機會,也許會減去幾磅。

這樣的日子過了幾天。同事Joel發現我踏單車回家,便叫我問問住我家附近的同事Josh,請他載我回家。自此以後,Josh每天早晨接我上班,下班也送我回家。有時在工廠上班說笑的時候,他們二人就以此作威脅,說不載我回家,還用恐懼的表情描述一個可憐的小女子冒著風雨騎單車......

雖然踏單車真的很累,而且在交通熙攘的環境下踏單車也有點危險,但能以這種低碳方式上班,對我們這些住在香港的城市人來說實是難得。騎著自行車,能看到更多的風景,也能親身感受天氣的轉變,雖然辛苦,但我依然享受這種另類的體驗!

Monday, 18 October 2010

第一次到桃花源:道爾福峽灣 Doubtful Sound



位於紐西蘭南島西南部的Doubtful Sound道爾福峽灣是該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由冰川而形成的峽灣山色壯麗,使人忘記世俗的時間,沉醉在大自然寧靜的氣氛中。

根據毛利傳說,這巨大的峽灣是由神靈Tu Te Raki Whanoa創造的,四位海神則協助雕劃出狹長的庇護港灣。作為紐西蘭最深的峽灣,Doubtful Sound有421米深,杳無人煙的原始地帶偌大而神秘,天氣陰晴不定,滿是崎嶇的山峰、密雜的雨林和峽長的港灣,還住著不少野生動物,包括寬吻海豚、鳳冠企鵝和稀有的雀鳥。我們乘搭遊輪,駛進寧靜的峽灣,還在靜穆的大自然中度過了一夜。

遊輪上的23小時

第一天中午我們先乘小船遊覽紐國公認最美的湖Lake Manapouri。一句鐘後我們抵達湖中的水力發電站,在該處轉乘旅遊巴士,通過崎嶇的山路,到了Doubtful Sound的碼頭,登上大遊輪。我們在船上嘆下午茶,待船慢慢駛進峽灣深處,便換上泳裝,在平靜的峽灣划獨木舟,勇敢興奮的乘客如我還跳進湖裡一嘗在冰水裡游泳的滋味,要知道,這湖中的水可是從冰川流下來的呢!


全身抖顫,沒有比喝一碗熱湯更好的了。我們邊喝湯、吃麵包,邊欣賞夕陽景色,船長把船駛到seal colony觀賞海豹。波濤洶湧,海豹成群躺在石頭上嬉戲、休息。



生態保育的成果

今天的晚餐相當豐富,自助餐桌上擺放著雞、牛、羊、煙三文魚、沙津和雜菜,餐後還有甜品、水果及芝士。飯後,生態導遊介紹峽灣的生態環境。Doubtful Sound孕育了不少稀有的動植物,包括寬吻海豚、海豹、企鵝及各種鳥類,雖然我們不是專家,但也能感受到紐西蘭政府和人民愛護和珍惜大自然的真誠。他們對保育的態度,透露著平等的觀念和絲絲懊悔。世界是平等的,人類和其他生物均享有存活的權利,包含Doubtful Sound的整個國家公園地帶一共12,500平方公里,是世上僅餘未有人類涉足的土地。當香港近年為填海、保衛天星碼頭等議題熱烘烘時,早在1959年,紐國人民為反對政府興建水壩的計劃,會影響這一帶的生態環境,發起了大型的保育運動,最後政府擱置計劃,達成人民和大自然的勝利。這大概是文化、國情、教育上的不同吧?事實上,保育也是「知錯而能改」。因為起初沒有注意到後果,為了發展農牧業,破壞了生態平衡,使很多野生動物面臨滅絕,現在只得設法補救。生態導遊的介紹,充分表現了該國對於環境保護的自豪與智慧。

晚上,我們登上頂層甲板欣賞夜色。這天是觀星的好日子,沒有丁點光害,沒有月光,星星數量驚人,還看到數顆流星。這世上大抵沒有比在這荒蕪的湖上更好的觀星地點吧?

第二天一早,天還未亮便起床了,吃過自助早餐,我們到甲板欣賞風景、謀殺菲林,期間還有大批海豚跟隨遊輪嬉戲。



遊輪駛進First Arm港灣,幾朵雲彩浮在水平線上,猶如置身仙境之中。波平如鏡,倒映藍天白雲,天色、湖水緊緊相連,確實分不清是湖水倒影,還是真實山色,正是水天一色,渾然一體。船長更刻意關掉引擎,讓我們在毫無人聲嘈雜的環境下細聽大自然的聲音。蒼蒼山色一望無際,頓感煩惱盡消。

眼前浩瀚壯闊,天然的山巒與風聲,震撼人心,頓覺大自然的偉大,自身的渺小山巖巖,海深深,地博厚,天高明,水光山色能冷靜人心,眼看如斯美景,世俗煩擾全然拋開,抬起頭來,深呼吸一口,心想此情此景,實是一生難求,死而無憾矣。


實用資料:Real Journeys旅行社

Monday, 16 August 2010

第一次買車、第一次賣車

紐西蘭的公共交通網絡十分落後,每個城市都沒有地鐵,火車、巴士系統也不發達,班次疏、收費貴,非常不方便,因此大部分人也選擇駕車。雖然只在紐西蘭逗留一年,但我們在抵達奧克蘭後,也買了輛二手車。

我們二人中只得一人懂得駕車,還不過是「新牌仔」,對於買車自然是一竅不通。我們戰戰競競,在網上做好資料搜集,記下買車需要注意的事項,便開始搜尋合適的二手車。除了到車行買車外,在紐西蘭買賣汽車還有其他方法,一是上網站買賣,trademe是紐西蘭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站,除了買賣二手車,還有其他用品,甚至是房地產的交易。你亦可以登入背包客的forum論壇留言賣車。另一個方法是到car fair汽車市場。大城市如Auckland奧克蘭、Christchurch基督城也有car fair,有些是店舖形式的,有些則是星期日在馬場舉行。賣車的人把車駛到car fair,付少量費用便可以泊在car fair裡,讓別人看車,更可以立刻試車。

我們從香港抵達Auckland,在Auckland買車,九個月後在Christchurch賣車,然後離開紐西蘭。我們在Auckland的car fair買車,在Christchurch的car fair賣了車。

Auckland的Ellerslie Car Fair劃分了數個價錢區域,我們集中看NZ$2,000以下的區域。待售的車很多,比我們還老的比比皆是,我們一早訂好目標:1. 大約NZ$1,200;2. 1,990年後生產; 3. 1,500-2,000 cc (省油之餘又有能力支持長途旅程)。能夠滿足這三個要求,而又沒有甚麼大問題的車,實在不多,我們逛了很久,試過好幾輛車,但不是不滿意車輛性能,就是價錢不合適。一位馬來西亞賣家本來訂價$1,800,我們試過車,但覺得太貴。幾小時後,他的車還未賣出,便主動降價,我們照實說自己的目標價只是千二元,他也答應了。我們到郵局辦理買賣手續,便把車駕走了。



Auckland Car Fair, Ellerslie Racecourse

到了6月,我們還有一個月便要離開紐西蘭,就開始著手賣車。首先我們嘗試免費的方法:登上不同的forum留言。可惜,因為淡季的關係,我們只收到一大堆騙人的回覆,而沒有真正有興趣的買家。到了最後一星期,我們便往Christchurch基督城的Backpackers Car Market賣車。這個car market是作一個中間人的角色,協助買家和賣家達成交易。賣家把車停泊他們的店舖,他們便會為你找尋買家,一旦找到合適的買家,便會聯絡你,再把錢存入你的戶口。本來他們是向賣家逐日收費的,但他們推出特別的淡季優惠,NZ$300便可以泊至車輛售賣的一天。我們足足等了兩個月,回到香港後才以NZ$1,600把車賣出呢!

不論是買車或賣車,必須注意安全。很多背包客常常墮入車輛交易的騙案。騙徒通常說是海外買家,無法親自試車,說會把支票寄給你,當你收到支票把汽車送出的數天後,才發現支票根本無法兌現。事實上,買二手車,或多或少也要看機遇和運氣。不一定「平野冇好野」,也不一定買貴一點的便一定穩當。我們的便宜車,期間也試過壞車,花了千多元維修;也聽說過有人買了三千多元的車,最後汽車在旅程途中壞了要報銷。

我們這一輛車,雖然中途花了不少錢維修,上山或是爬長途的旅程時,我們也會提心吊膽,擔心汽車會突然拋錨,因此,這部車能伴我們捱過了整段旅程,也算是幸運了。在紐西蘭駕車是一種樂趣,還能節省時間和金錢。相反,在香港,要擁有一部車,花錢和心血可多了。這一次買車、駕車、賣車的經驗,可能就是一生人唯一一次了。

這是我們本來登在互聯網上的賣車廣告:

型號:Mazda Astina 1991 Auto 1500cc

車款:五門hatch back, 紅色

行走里數:約260,000

Fuel Type: Petrol

售價:NZ$2000

Registration8月中

WOF10月中

優點:自動波波箱, 電池, 前車軚, air filter全已更換, 行車暢順, 絕無問題. Cambelt220,000km時更換過, 短期內毋須更換. 備冷暖氣, 電動側鏡和車窗, central locking, power steering省油 (13km/L), 沒漏油過熱等問題, 狀態良好. 車尾箱比普通私家車大, 附備胎. 有定期保養及換機油.

缺點:後水撥無法使用, 但不影響行車及WOF (AA 成功通過WOF). 車頭及車身有凹痕.

歡迎19/5 後在Christchurch看車試車

附送紐西蘭多個地區共十多份AA地圖 (原價$3.95一份)

聯絡電話:0226355944 (Kevin)

Contact: 0226355944 (Kevin)

make & model: mazda astina 1991

type: 5 door hatchback

engine size: 1,500cc

mileage: 256,646 km

fuel type: petrol

price: nz$2000 O.N.O

registration until 14 August 2010

WOF until 29 October 2010

pros: drives well and reliable. clean and tidy interior. well-serviced, engine oil changed regularly. new automatic transmission box, battery, front tyres and air filter. cambelt done at 220,000km. air conditioned, electric mirrors and windows, central locking, power steering, fuel efficient (~13km/l), no fuel or oil leakage.

cons: rear wiper doesn’t work but that doesn’t affect driving or wof (managed to get one at aa). a few dents and scratches and faded paint on body and front part of the car. photos will be sent on request.

GPS device comes with a 4GB micro SD card containing map of NZ!! Great for road finding and trip planning!

feel free to call or txt for viewing or test drive

在紐國相伴了近一年的車


實用資料:Auckland Ellerslie Car Fair http://www.carfair.co.nz/sellers.php
Backpackers Car Market (Auckland, Christchurch) http://www.backpackerscarmarket.co.nz/

Monday, 9 August 2010

第一次當工廠女工


Sealord是一間國際海鮮公司,總公司在紐西蘭紮根,公司辦事處遍佈全球。位於紐西蘭Nelson尼爾森的海鮮工廠專門負責食品加工處理。

有幸在淡季獲聘,我在Sealord當了工廠女工三個月。工廠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邊廠房負責wet fish處理新鮮魚並急凍出售,另一邊廠房coated products負責炸物。我主要在coated products炸物廠房工作,一組同事負責把大魚起骨,放在輸送帶上,下一組同事把魚肉切片,再把一疊疊的魚柳放在輸送帶上,而我則負責把魚柳在輸送帶上一塊塊排好,讓機器能順利把每塊魚柳沾上麵粉、粉漿和麵包糠,快速急凍,讓包裝線員工進行包裝。不要以為這是項簡單容易的工作,我們手腳要快之餘,魚柳要排得整齊,還要確保魚柳無骨。總括來說,一位盡責的工廠員工必須敏捷、細心、整潔。工廠的生產線視乎訂單數量運作,如果隔鄰廠房或包裝線需要更多人手,我便會調派往該處工作,學習新工序,認識新同事。

工廠操作分為早上和下午兩更。我上早班,早上六時上班,下午三時下班,其中包括兩節十五至二十分鐘的休息和一節半小時的午餐時間。一大清早起床,天還未亮,滿天繁星,在門口等待住我附近的同事順道載我一起上班。下班時,到員工專賣店購買特價貨品,每天也有不同的食物以供選擇,急凍魚柳、新鮮魚頭、炸魚,甚至相熟公司出產的雪糕,便宜、新鮮、美味、方便,也就成就了這三個月的海鮮餐。

在工廠工作,是紐西蘭之旅其中一件難忘的事。除了工種與自己平常接觸的世界相差很遠外,認識的同事來自五湖四海,使我大開眼界。來自澳洲的伯伯已屆六十之齡,從前是公司經理,卻來到紐西蘭工廠工作,住大屋,在家裡養馬種菜,享受悠閒生活;來自菲律賓的婆婆今年六十二歲,在富有的大家族成長,大學畢業,從前在菲律賓工作,管理幾十人,結過婚,離了婚,養育九個兒女,為了讓他們有更好的生活和將來,於是毅然來到紐西蘭,結識了一位澳洲男子,當時他是位富幽默感的律師,現在卻患了病,坐在輪椅無法動彈,需要菲律賓婆婆照顧。菲律賓婆婆努力把兒女逐一申請過來紐西蘭,既要照顧另一半,又要工作賺錢,實在令人尊敬;來自克倫族 (緬甸民族) 的Paw二十多歲,定居奧克蘭已經八年,趁學校假期到Nelson探訪已婚的哥哥,順便在Sealord打工賺取零用。移居紐國前,她居住過泰國、緬甸,因為受緬甸軍政府種族清洗,最後與家人以難民身份移居紐西蘭。還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我們邊做著單調乏味的工作,邊與同事聊天談笑,甚至偶爾嬉戲。

對於習慣城市生活的香港年輕人,這一種基層生活是難以想像的;相對於中國大陸如富士康的員工,如此體面的工廠生活卻遙不可及。回想那一段日子似是夢境。雖是體力勞動的工作,但每天基本上是快樂開朗的。與香港比較,在紐西蘭工作少了一分怨氣、多了一分尊重。原來,快樂並不基於薪水,生活質素更與你去過幾多間米芝蓮餐廳無關。不需手執iphone,不需家財萬貫,不需家在半山:幸福不過是種態度。


"Happiness is an attitude, not a situation."


位於Nelson的Sealord海鮮工廠

在香港百佳有售的Sealord產品:魚手指

實用資料:Sealord是透過agency (Advanced Personnel) 聘請臨時/短期工作的,最佳方法是直接上門填表,並定期致電詢問。除了Sealord,Talleys亦是海鮮工廠,位於Nelson鄰鎮Motueka。

nzwhs.blogspot.com

Tuesday, 6 July 2010

第一次snowboarding

滑雪餘興未盡,我們休息了一天後,便再回滑雪場挑戰snowboarding。Snowboard,中文稱雪板或單板滑雪,也就是滑板或滑浪的雪地版本。

Snowboard的裝備包括一對滑板鞋和一塊滑板。穿著滑板鞋比穿滑雪鞋舒服,加上只需一塊滑板,比滑雪輕便有型多了。

跟滑雪課程一樣,早上先在平地熟習滑板的運用和轉彎,先把一隻腳扣在滑板上,另一隻腳則用以平衡;熟習後,便把雙腳都扣在滑板上學習。相比滑雪skiing,snowboard較難掌握。滑雪踏著兩塊雪橇像步行一樣便能自然滑動,但snowboard只有一塊滑板,對平衡力的要求較高,跌倒更是玩snowboarding的兵家常事。下午我們乘magic carpet電動輸送帶上坡滑下來。初時雙腳扣著滑板,連站起來也有困難,但只要放下恐懼,謹記著教練的指示,zigzag之字形地滑下斜坡以減低斜度和速度,便能安全順利地滑下去。

滑雪刺激好玩,令人畢生難忘。慶幸自己生於這個世代,有機會遊歷世界,體驗不同的生活和玩意。這一次紐西蘭之旅,就以這兩天滑雪課美滿結束了。

Sunday, 4 July 2010

第一次滑雪















在香港以及其他亞熱帶地區,「雪」是相當奢侈的東西。要看從天而降的真雪,就必須乘飛機往遙遠的國度。即使是在歐洲,也不是每個地方也會下雪,尤其現在受全球暖化影響,可以感受下雪的地方和機會也愈來愈少。

雖然怕冷,但白雪神秘而罕有,我們怎能不與它遊戲一番才回港?於是,趁著滑雪季節在六月剛開始,我們便到紐西蘭旅遊兼滑雪勝地 Queenstown 皇后鎮一嘗滑雪滋味。

Coronet Peak滑雪場面積大,開放季節長,而且提供多元化的設施和滑雪道,加上鄰近Queenstown,因此成為南半球最受歡迎的滑雪場之一。我們參加了starter pack初學者滑雪課程,在Queenstown市中心乘巴士抵達滑雪場,租借滑雪裝備,穿著沉重貼腳的滑雪靴,連步行都有點困難。教練點名後,我們一行十二人便拿著雪橇和滑雪杖前往雪地。先在平地熟習腳踏雪橇在雪地上行走的感覺,練習減速,早上兩小時的課堂就這樣過去。午餐時我們在雪地旁吃著自備的三文治,邊看著技術高超的滑雪者從山上自由地滑下,那一種速度和快感,令我們艷羨不已。

下午我們終於可以離開平地,乘搭電動輸送帶 (surface lift,亦稱magic carpet) 到較高的地方,從山坡上滑下來。速度固然令人興奮上癮,同時令人懼怕。滑下來並不困難,要控制卻不容易。我們學習控制速度、剎停,不斷練習,度過了刺激愉快的下午。

滑雪場裡不乏活潑可愛的小孩子。那些三、四歲的小孩們,腳踏雪橇,不怕死似的到處走,跌倒了也不喊痛,搖搖晃晃的站起來還在大笑。十多歲的少年一身裝備,在雪地上如履平地,控制自如,有型極了。我們則反被雪橇和滑溜的雪地控制,搖搖欲墜,小心翼翼,上斜時舉步維艱,下滑時似翻筋斗。我不禁想起數個月前在Fiji斐濟的大海裡,大言不慚地跟不大諳水性的旅伴說:「你放鬆點呀,你看我在水裡坐著不就浮起來了」。原來一切不過是個假象。原來不過是因為我從小習泳,掌握了在水中浮動的秘訣。今次一役,我終於明白受環境影響而控制不了自己的移動是多麼令人懊惱洩氣的事!

滑雪對我們這群來自亞熱帶地區的人實在是遙不可及的事。拖著疲累的身軀,我看著那些出生在紐西蘭,每年也有機會滑雪幸福的小朋友,暗自盤算何時到日本韓國再次挑戰雪地......


別少看這兩隻滑雪吉祥物,穿著擁腫的大衣,卻是滑雪高手呢!

乘magic carpet從山坡滑下來

實用資料:
Starter Pack 初學者滑雪課程,一天兩課,每課1小時50分鐘,連租借裝備約HK$750

Saturday, 3 July 2010

超好食花生醬



未試過這一瓶花生醬,你根本未嘗過真正花生醬的味道。話說研製這花生醬的紐西蘭人Pic一次與一位美國朋友吃早餐,遞給他一瓶美國牌子的花生醬,大字標著「健康花生醬」,仔細一看,原來只不過是無加糖分,才發現原來市面上的一般花生醬不但加糖,還有一大堆化學物質。於是他開始著手製造自己的花生醬,採用澳洲優質花生,整瓶花生醬只有花生、鹽 (也有無鹽版本)和花生本身的油,就這樣幹起生意來。每周在Nelson尼爾森的周五和周日市場擺賣,每個試吃後的客人都驚為天人,有些不幸的人則慨嘆自己才剛在超級市場買了一大瓶中國製造糟透的「花生醬」......

這瓶真材實料的花生醬定價比市面一般的為高。380克玻璃瓶的約HK$40,較化算的膠瓶一公斤裝約售HK$80。嘩!近百元一瓶花生醬?我得告訴你,這絕對值得。因為這是世界上唯一一瓶真正的花生醬。

紐西蘭某些超級市場也有發售,至於香港,就要看有沒有好心識貨的商店發現這究極花生醬了......

http://www.reallygood.co.nz/



Wednesday, 30 June 2010

紐西蘭新體驗

Working holiday 工作假期在香港逐漸流行起來,顧名思義,又有得玩又有錢賺,其實頗合香港年輕人口味。工作假期簽證通常只開放給18至30歲的青年申請,允許旅客旅遊期間短期工作賺取旅行費用。

選擇紐西蘭,是因為嚮往大自然和簡樸生活,出發前很多人聽說我要去紐西蘭便會說「紐西蘭好悶」,擔心我受不了苦悶的生活。沒有人明白,我其實喜歡人們口中所謂苦悶的生活;沒有人明白,我實在太想逃離香港人所謂多姿多采的物質生活。

紐西蘭的生活跟香港十分不同。香港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住著七百萬人口,紐西蘭二十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卻只有四百萬人,但擁有四千七百萬隻羊,亦即平均每一個人便擁有13隻羊。因此,在紐西蘭生活,不用捱貴租,買樓不用供一世。這對香港人而言算是天堂,對大部分在世界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卻是正常生活。至於生活費,2010年剛出版的世界生活費調查中,香港排名第八,而紐西蘭生活費最貴的城市Auckland奧克蘭則排第149名。在這「天堂」生活了九個月,我開始相信,這其實不是天堂,這才該是真正的人生。

雖然在大學時期往法國當了一年交換生,遊遍了西歐;又到澳洲當暑期工,逗留了兩個月,但儘管認識了世界各地的人,卻始終離不開大學的框框,結識的都是大學裡的「知識份子」,實在不及得上今次紐西蘭的體驗,認識了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朋友,如在海鮮工廠達63歲來自菲律賓的婆婆,還有一群專程從東加 (Tonga) 來紐西蘭努力賺錢的人,每位都有著他們的故事。在紐西蘭經歷了很多刺激有趣的新體驗:第一次從高空跳下玩sky diving,第一次當工廠女工,第一次在果園摘水果...... 這些經驗不但擴闊了自己的眼光,而且使我對生活建立了另一種看法。回到香港,發現香港人已經被物質迷昏了,追求物質成為了習慣,竟逐漸忘記了真正的世界,忘卻單純的天與地、藍色的大海和綠油油的草地。




Sunday, 14 February 2010

草地音樂會


Opera in the Park 相信是Nelson全年最大型的盛事。在沙灘旁的草地舉行,邀請了紐西蘭著名的音樂家演出。這場音樂會免費派發了15,000張門票,觀眾帶備食物一邊野餐(和酒)一邊欣賞音樂會。

草地劃分為前後兩區,前面為坐矮椅或地蓆的觀眾而設,而後面的觀眾則自備摺椅。五時半開始入座,並由現場小型樂隊演出。到了七時半,音樂會正式開始。為了配合不同觀眾的口味,音樂會的選曲十分多元化,由古典音樂至爵士樂、soul music,甚至有毛利歌曲。這與我所預期的有所出入,因為我起初以為全都是古典音樂。但後來看評論才知道紐西蘭的戶外音樂會大多數是流行音樂,今次二十三首演出曲目中佔十首屬古典音樂,已經算是很大的突破了。

音樂會氣氛十分輕鬆,觀眾們邊聽音樂邊吃小食,喝喝酒或是聊聊天,有些興奮得跟隨歌手一起唱歌,甚至跳起舞來。在草地上席地而坐,隨著日落欣賞出色的音樂演出,到了中場休息後,舞台在星夜下閃著彩色的燈光,照耀著樂隊和獨唱者。音樂會在煙火中結束,樂團演奏Ravel的Bolero. 觀眾坐在舞台和煙花之間,因此到了終曲時,觀眾便轉身面向煙花,背面傳來音樂。因為演出場地接近動物園,煙火設計不能太大型,因此設計師採取了較抒情的手法,七彩繽紛。歌曲由簡單的旋律主題不斷重複並擴充,而煙花亦慢慢激烈起來,爆發的聲音配合了音樂,成為了樂團的敲擊部分。煙花與音樂的旋律、節奏和情緒起伏配合得天衣無縫,使音樂會在高潮中完結。

Opera in the Park 已經是第十一年舉行了,以前一直由Nelson的海鮮食品公司Sealord贊助,可是今年它卻徹資,這個活動差點便要消失。幸好得到另一間公司Biopaints的贊助,音樂會才能有今天的成功。老實說,要支持這種大型節目 (還要免費入場呢!) 需要的經費一定不少,但帶來的歡樂和滿足卻是無容置疑的。

節目表

邊野餐邊隨音樂舞動

下巴的紋身是毛利人 (紐西蘭土著) 的特徵

伴唱隊伍

終曲時觀眾們齊齊轉身背向舞台欣賞煙火

Tuesday, 9 February 2010

親近大自然

人們說「紐西蘭好多牛, 好多羊」,這是對的,但感覺太疏離了。身處紐西蘭,你不僅僅看到很多牛羊,而是活在牛羊之間。

在紐西蘭旅遊生活的這段日子裡,與大自然的距離拉近了很多。一望無際的大海, 望不到盡頭的平原讓我們嗅到了天地氣息。相比在香港,人們把自己封印在高空六十五層高樓的狹窄小室內,呼吸冷氣機的虛假空氣,我終於感受到真實的世界。真實的世界是天大地大,人類不過是地球上的其中一樣生物:走到草原上,我成為了異類。成千上萬的牛群整天在草地上吃草,看似自由,而事實是周圍也遭電欄圍著,日落時便由趕牛人把牠們趕回農場。這些牛尚且擁有吃草的空間,我們每天卻在擠升降機,擠巴士,營營役役埋首工作,其實人類生活的鉫鎖比電欄杆可怕多了。

旅遊期間遇到了很多有關牛羊的趣事。一次在高速公路駕車時,前面有一隊牛群過馬路,我們停下來讓他們徐徐走過,足足等了十多分鐘呢!我們還住在農場裡,與牛、羊、豬等動物近距離接觸。看著牠們每天以食和睡為主的生活,忽然有點厭惡人們總是對自己多姿多采的生活不滿足,還不斷剥削地球資源。想一想自己衣櫃有幾多多餘的衣服,家裡有多少多餘的雜物,每次購物前不如三思,少買一些無謂的東西,簡化自己的生活,也許藍天會重現香江。








肉碎釀蕃茄

材料:
肉碎
蕃茄
芝士碎
洋蔥

調味:
糖、鹽及黑椒碎

做法:
1. 肉碎醃好待用。
2. 炒香洋蔥,加入肉碎炒熟,加入調味料拌勻。
3. 蕃茄頂部切開,取出籽及囊。
4. 以攝氏200度預熱焗爐。燒熱平底鑊,將整個蕃茄底面部分以大火略煎至微焦及香,取出。
5. 肉碎釀入蕃茄內,撒上芝士碎,放入焗爐焗5-10分鐘至芝士溶,即可食用。

Monday, 8 February 2010

音樂 - 世界語言

今天上班小休時, 跟亞洲朋友聊天, 一位菲律賓同事問我聽不聽F4的歌, 我呆了一呆, 才醒覺他是指台灣樂隊F4, 十分驚訝! 然後另一位緬甸人便答嘴說是那隊男子樂隊嗎? 那一刻我實在糊塗了, 以為有一隊英文樂隊也叫F4... 便問清楚他們是指台灣的樂隊F4嗎? 菲律賓男孩說「是呀, 我也唱他們的歌」. 緬甸女孩更說她聽F4, SHE的歌, 還問我有否聽過一首叫 "tung huo" 的歌... 我問她是誰唱的, 她說 "I don't know, just a guy", 還說是首傷感的歌... 我便猜到是光良的《童話》了, 還跟她討論其MTV的情節: 一個女孩快要死了, 躺在醫院裡, 光良打開手提電話, 彈琴給女孩聽...
我實在太驚訝了, 緬甸人說她是從youtube搜尋"chinese songs"來聽中文音樂的.
無論如何, 我從未聽過菲律賓/緬甸音樂, 真想不到他們會聽中文歌呢... 有機會要介紹他們聽廣東話歌!

Monday, 1 February 2010

旅行的日子

12月我們辭了工, 離開奧克蘭, 展開為期個多月的旅程. 我們先到Fiji享受陽光與海灘, 再回到奧克蘭, 遊覽整個紐西蘭北島. 很喜歡這樣的旅行方式, 因為沒有時間的限制, 能隨心所欲遊覽, 省卻了很多計劃行程的煩惱. 而且因為自己駕車, 不用怕趕不上巴士/飛機, 又不需拿著大袋行李舟車勞頓, 能盡情享受旅遊的樂趣.
北島的行程大致如下:
13/12/2009 Auckland
14/12/2009 Auckland
15/12/2009 Auckland Dargaville + Kai Iwi Lakes
16/12/2009 Dargaville Waipoua Forest + Ahipara
17/12/2009 Ahipara Henderson Bay/Cape Reinga
18/12/2009 Henderson Bay + Cape Reinga
19/12/2009 Henderson Bay Paihia
20/12/2009 Paihia 21/12/2009 Paihia
22/12/2009 Paihia Whangarei
23/12/2009 Whangarei Auckland - Ponsonby
24/12/2009 Auckland - Mission Bay
25/12/2009 Hamilton (Hamilton Garden)
26/12/2009 Hamilton
27/12/2009 Raglan
28/12/2009 Raglan
29/12/2009 Hamilton
30/12/2009 Hamilton
31/12/2009 Roturua
1/1/2010 Roturua
2/1/2010 Roturua
3/1/2010 Roturua Waitomo
4/1/2010 Taupo / lake taupo
5/1/2010 Taupo / Prawn Farm
6/1/2010 Taupo / skydive / Huka Falls
7/1/2010 National Park Village
8/1/2010 National Park Village
9/1/2010 Stratford
10/1/2010 Stratford
11/1/2010 Havewa
12/1/2010 Palmerston North
13/1/2010 Wellington
14/1/2010 Wellington
15/1/2010 Wellington (830) - Picton (1248) - Nel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