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7 April 2011

第一次得安靜

回香港後,就從沒安靜過。

每天二十四小時噪音都在轟炸耳朵。街上的車聲、人聲,巴士上乘客通電話、高談闊論,地鐵每隔兩分鐘兩文三語「請小心車門」,餐廳裡鄰座在講家事、八卦事、不干自己的事...... 我合上眼睛,想裝作聽不見。在紐西蘭,車是少不了的,少了的卻是那些不耐煩的響按聲。外國的電話費貴,大家沒有需要也不會隨便講電話,頂多是安安靜靜的發短訊。走在街上,聽到樹葉聲、海浪聲,就是少了人聲、嘈吵聲。

好了,不喜熱鬧便躲在家裡吧。家旁的地盤永無寧日,樓上的鄰居每天在呯呯澎澎跳,隔壁的鄰居嬰孩哭鬧聲,還有自家的電視開爆了聲量...... 香港人從不寂寞。住在二十五樓,我還是聽到深夜司機們不耐煩的聲音,鄰居凌晨還在幹活的聲音,清晨公公婆婆們的晨運聲。在紐西蘭,很多人住在郊外。所謂郊外,可以是方圓三百里不見人形的地方,當然也不會聽到人造的噪音。試過有一次,同事突然請假數天,事後問她發生甚麼事,原來她的車子壞了,沒有車,甚麼地方也去不了。問她住在哪,她也答不上來,就是郊外荒蕪的某處,in the middle of nowhere。我們也試過住得較偏僻。在公路某處旁,不算荒蕪,附近算是有幾間屋,有間士多。公路另一旁是個湖,像紅樹林,再走遠點有個海灘。那時上班,早上4時多起床,駕一小時車才抵市區 (遠嗎?從天水圍到港島,人踩人、車碰車,也大概一個小時多)。屋子有個花園,可以種菜、種果樹;有自家的儲水器,可以飲用,足不出戶也不會餓死。

歸根究底,雜聲多,吵耳,是因為香港人太多,地方太小。啊不!大概是紐國人太少,地方太大。那一年,我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感受活著的滋味。耳根清靜,心才能安。回到家來,每一分每一秒都喧鬧不堪,靜不過來,安不下來。可是,我抬著疲累的耳朵,觀察人們的樣子,他們都顯得從容不迫,如斯自在。我自慚形穢,城市的音樂,我總覺得彆扭,不懂欣賞。唯有活在囂鬧之中,哀悼寧靜的聲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