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7 April 2011

第一次得安靜

回香港後,就從沒安靜過。

每天二十四小時噪音都在轟炸耳朵。街上的車聲、人聲,巴士上乘客通電話、高談闊論,地鐵每隔兩分鐘兩文三語「請小心車門」,餐廳裡鄰座在講家事、八卦事、不干自己的事...... 我合上眼睛,想裝作聽不見。在紐西蘭,車是少不了的,少了的卻是那些不耐煩的響按聲。外國的電話費貴,大家沒有需要也不會隨便講電話,頂多是安安靜靜的發短訊。走在街上,聽到樹葉聲、海浪聲,就是少了人聲、嘈吵聲。

好了,不喜熱鬧便躲在家裡吧。家旁的地盤永無寧日,樓上的鄰居每天在呯呯澎澎跳,隔壁的鄰居嬰孩哭鬧聲,還有自家的電視開爆了聲量...... 香港人從不寂寞。住在二十五樓,我還是聽到深夜司機們不耐煩的聲音,鄰居凌晨還在幹活的聲音,清晨公公婆婆們的晨運聲。在紐西蘭,很多人住在郊外。所謂郊外,可以是方圓三百里不見人形的地方,當然也不會聽到人造的噪音。試過有一次,同事突然請假數天,事後問她發生甚麼事,原來她的車子壞了,沒有車,甚麼地方也去不了。問她住在哪,她也答不上來,就是郊外荒蕪的某處,in the middle of nowhere。我們也試過住得較偏僻。在公路某處旁,不算荒蕪,附近算是有幾間屋,有間士多。公路另一旁是個湖,像紅樹林,再走遠點有個海灘。那時上班,早上4時多起床,駕一小時車才抵市區 (遠嗎?從天水圍到港島,人踩人、車碰車,也大概一個小時多)。屋子有個花園,可以種菜、種果樹;有自家的儲水器,可以飲用,足不出戶也不會餓死。

歸根究底,雜聲多,吵耳,是因為香港人太多,地方太小。啊不!大概是紐國人太少,地方太大。那一年,我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感受活著的滋味。耳根清靜,心才能安。回到家來,每一分每一秒都喧鬧不堪,靜不過來,安不下來。可是,我抬著疲累的耳朵,觀察人們的樣子,他們都顯得從容不迫,如斯自在。我自慚形穢,城市的音樂,我總覺得彆扭,不懂欣賞。唯有活在囂鬧之中,哀悼寧靜的聲音。


Monday, 25 April 2011

第一次復活嘉年華


香港的宗教氣氛不及西方國家濃厚,因此,復活節雖算是長假期,我卻沒有真正慶祝過這個節日。2010年的復活節,我身在紐國南島Nelson,便參加了在附近小鎮Mapua舉行的Easter Fair。這可算是該鎮最重大的節日了——每年到了復活節,便有近三萬人來到此鎮參與這項盛事。這個「復活節市場」乃gold coin entry,也就是說只要隨便投個硬幣便可以入場了。入場費用作慈善用途。

所謂Easter Fair,其實就像香港農曆新年的年宵一樣。一個個攤檔販賣著各式各樣的貨品:自家製的藝術品、實用的日用品、還有各類型有機食品,如果醬、果甫等,應有盡有,行人隨自己的興趣選購。這個Easter Fair勝在地方大,儘管遊人不少,但一點也不擠擁。



慶祝節日的盛事又怎少得吃喝玩樂呢?Fair裡有各個攤位販賣食物,有即製新鮮漢堡包、亞洲小食、熱狗等,最受歡迎的莫過於以時令野霉新鮮打成的乳酪雪糕,也就是香港正時興的frozen yogurt了。

即製漢堡包

2010年的復活節,剛好也是4月4日兒童節,Easter Fair當然不會忘了一眾貪玩的小孩子。場內盡是各項玩樂設施,讓遊人盡興一番。除了各式各樣的攤位遊戲外,還有摩天輪等機動遊戲和魔術師表演。



攤位遊戲的設施可謂相當懷舊




逛累了嗎?坐在廣場裡,邊吃著小食,邊欣賞高水準的音樂表演。這位樂手邊彈結他邊唱歌,年紀輕輕,卻一點也不怯場,演出還相當出色,使人不捨得離開。


逛了那麼久,總覺得少了些節日氣氛..... 今天可是復活節啊!期待已久的復活兔女郎終於踏著高蹺出現了!


Nelson不算是個大城市,而Mapua更只不過是個藉藉無名的小鎮。這個小鎮與香港這大城市最不同的就是那種平和、親切的氣氛。雖是個「市場」,但買賣、金錢還是其次,重要的是檔主和遊人們之間閒談交流之樂、一家大小來到這裡享受假期的家庭樂。雖然我們沒有相約其他朋友,卻在fair裡遇見不少在Nelson認識的同事和朋友。就這樣度過了輕鬆愉快的假期了,祝各位復活節快樂!

nzwhs.blogspot.com